烟雨寒云

男版潘金莲的致富故事
大家好,我是浪浪,人称保险蔡徐坤。康德曾说,能让他不断惊奇和敬畏的,唯有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。但人生来就拥有头...
扫描右侧二维码阅读全文
19
2020/04

男版潘金莲的致富故事

大家好,我是浪浪,人称保险蔡徐坤。

康德曾说,能让他不断惊奇和敬畏的,唯有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。

但人生来就拥有头顶的星空,但没有人生来便拥有道德。

人的情欲时常逾越道德的边界,在疯狂者心中,道德不过是外在的束缚,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才是自我意识的解放。

一念可成天使,一念可为恶魔。

初入保险业的人,对行业的印象是“善”。

不可否认,把转移风险说的再好听也不是白嫖,投保行为本质是跟保险公司的商业交易。

但支撑达成交易的,是投保者予自己予家人的善意。

利他即利己,家人就是这么一种特殊关系。

但如果在行业待久了,会看到保险“恶”的一面。

某些看似善意的背后,或许是畸形的欲望在作祟。

诚然,有那么一批人投保为的是利己,他们希望保险立即见效,好能拿到巨额的保险金。

至于代价,不重要,即使是亲手染上家人的鲜血。

行内将这些堕入深渊的人,称为“骗保者”。

从业以来,我见过很多骗保者犯下的荒诞罪行,其中夫妻之间把彼此视为变现工具的更是见怪不怪,因此我留下了一个坏毛病,每当有人喊我老公的时候,我就觉得自己快死了。

讨厌,叫坤坤就好。

今天要讲的故事,是我记忆里尤为惋惜的一个,家家有家家的不幸,各人有各人的不满,但不幸与不满连在一起,可能就成了悲剧。

1

一辆载客的面包车停在了银行门口,不一会车里的人下了一大半。

这种从村里开出来的私营车,是当地很多普通人家上县城的重要手段。

虽说当地的几个村子都通了公交,但是每天只有一两趟经过,有时候站在村口等一下午,都不一定能碰到。

为了不耽误农活,想上县城办事的村里人一般喜欢结伴出行,凑齐一车子人,找相熟的师傅往城里一拉,办完了事再给送回来,这样既省钱又不耽误工夫。

银行站,是村里人游县城的热门景点。

庄稼汉赚了几个钱放在手里不踏实,攒了一笔就想往银行里存,不过也有些人是空着手来揣着钱回,外出打工的子女出息了,能给家里添补生活费了。

以往杨老汉到县城来,也无非是跟银行打打交道,但是这一次,他跟习以为常的人流背道而驰,去了一家开在银行对面的保险门店。

今年50岁出头的他,想给自己办一份保险。

为此,昨天他跟女儿吵了一架。

杨老汉的女儿嫁给了隔壁村一个跑的士的小伙,本来杨老汉想让经常拉客去县城的女婿顺道带上自己,但是办保险的事给女儿知道了,女儿担心老人被骗,任杨老汉怎么说,就是死活不同意。

毕竟对一个年收入5万的务农家庭来说,上千元不是什么小数目。

最终,这场父女间的吵架以杨老汉气不过,决定自己上县城告终。

杨老汉想办保险的真正原因,并没有告诉女儿。

他近些日子觉得身体状态不如人意,突然一身好力气就没了,睡觉也越来越沉,担心自己真生了什么大病,白白连累子女,才想到要办保险。

不想让女儿担心,是杨老汉隐瞒实情的一层原因,另一层原因是他知道以女儿的性子,肯定会把这事怪罪到她大哥头上,说不定俩人又要吵到邻里来劝架。

想到自己的大儿子,杨老头长长叹了口气,最终还是在保险合同的受益人一栏,写上了“杨开” 两个字。

2

杨开原先还不叫杨开,改名字的缘由说来也是有趣。

杨开从小是老实懂事的孩子,给外人的印象一直是唯唯诺诺,甚至有些木讷。

看着别家的孩子活泼乱跳,杨老汉可是愁坏了,后来问了个算命先生,说原来的名字不好,才改了名叫杨开,寓意人会开窍。

可惜杨开后来也没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,不过杨老汉夫妇对这个长子倒是十分疼爱,家里的经济条件虽然不好,但是好吃的好喝的从来没亏待过孩子,几乎是有求必应了。

后来杨开没考上大学,跟着同学一起去外地打工,杨老汉非但没像寻常父母一样,跟儿子伸手拿生活费,还时不时给寄点钱过去。

这些事,让同样在外地打工,时常往家里寄钱的女儿一直不满,多次当着亲戚的面,说她看不起杨开,每次都把杨开羞得跑出了门。

杨老头自觉对女儿亏欠,平时兄妹俩吵起来,也是先把杨开拽开,久而久之,杨开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,这个情况等到杨开搞对象后才有所好转。

在打工的第二年,杨开经朋友介绍,认识了同在外地打工的老乡于小春,两人交往没多久双方父母就见了面,都是当地老实过日子的家庭,这桩姻缘两家都很满意,于是就敲定了婚事。

婚后杨开待在老家务农,说是务农,但平日里大半农活仍是杨老汉夫妇在干,于小春看在眼里,心底焦急,时不时训斥丈夫好吃懒做,夫妻间经常三天两头吵架。

好在杨开念过几年书,于小春的父亲得以托关系在隔壁村给找了一份民办学校教师的工作,虽说工资不高,但好歹是个体面的活儿。

为了方便上班,杨开夫妻搬到了隔壁村生活。

没想到这一搬,杨开的人就变了。

3

在小地方的民办学校,教师工作就是份闲职,学生不想听,老师不想管,杨开每天也只是照着教材念课,做做样子。

学校的老师为了解闷,经常在晚上组织饭局,性子内向的杨开一开始还不去,于小春觉得入乡要随俗,反而劝丈夫多跟同事走走关系。

但是这群男人的饭局哪有这么简单,喝酒吃肉只是前半场,后半场才是开场大戏,要么是驾车去娱乐场买春,要么是在麻将桌上练云手销金。

酒后皆兄弟,杨开第一次被带着走过一轮,就喜欢上了这种纸醉金迷的滋味,平日里的苦闷在杯盏之间烟消云散,暗灯下姑娘的风情万种更像是致命毒药。

被兄弟带着见了“世面”的杨开,经常借口应酬早出晚归,一开始于小春还没发现有异样,直到杨开的父母招架不住儿子几番要钱,打电话给儿媳问杨开最近的开支,三人对了家里的账本才觉得不对劲。

杨开从到学校工作以来,不仅没往家里塞过钱,反而还从父母手里拿了将近一万元。

种种异常让于小春心中起疑,她想起丈夫的那些应酬,觉得肯定是在外面花天酒地,这件事杨开不否认也不承认,只是让她别管,于小春一听就心里冒火,两人大吵了一架。

此时的于小春已经有了离婚的念头,但是很不巧的是,她怀孕了。

于小春3岁母亲就去了世,父亲又要忙农活,从小是奶奶照顾她的起居,村里的孩子说话没分寸,大人间的风言风语被孩子听去了,小孩儿就爱嘲笑于小春是个没妈的娃,还借着这事欺负她。

没妈受过的苦,于小春心里清楚,她打定主意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,于是把希望又寄托在杨开“改邪归正”上,和杨开的父母一起商量了对策,决定要让杨开辞了学校的工作,回老家好好过日子。

杨开对辞职这件事坚决不同意,但是于小春显然不会放弃,她抓住了丈夫要面子这个点,让杨开的父母从隔壁村过来,跟着她三人一起去学校逼宫。

果然,自全学校都看了杨老师家里的热闹后,杨开就没在学校再露过脸。

但是他心里是怎么想这件事的,只有天知道。

4

自从杨开搬回父母家里后,整天也是游手好闲的状态,早出晚归不知道在外面消磨些什么,但是家里的经济有父母支撑着,加上杨开儿子的出生,一家人的重心转移到了小宝贝身上,对杨开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直到过了五年的平淡日子,家里才变了天。

杨老汉在干农活的时候突然昏倒在地,家人急忙送去县城医院,大夫诊断说是脑动脉瘤,要动大手术,但是手术费大概要二十多万。

本来经济就不充裕的家庭哪里掏得出这个钱,杨老汉醒后知道这事,盯着医院墙上的风扇发呆了一会,就决定不治了。

“人老了,花钱也不一定治好,别落得人财两空,回家吧”。

回家后的第三个月,杨老汉去世了。

按照当地习俗,杨开兄妹将父亲土葬。

临走前,杨老汉没忘跟杨开交代保险的事,在葬礼后的第二天,杨开跟保险公司申请理赔,没多久拿到了一笔杨老汉的身故保险金。

但是这笔钱并不多,到杨开手里还没捂热,就被拿去填债了。

这几年的平淡日子,杨开过得倒是真不平淡,不仅交了个在夜场上班的女朋友,还成了麻将馆的常客。

杨开的赌瘾很大,几乎每天都要去小赌一番,虽说小赌怡情,但毕竟十赌九输,家里收入又不高,久而久之家底就掏空了。

没钱怎么潇洒?为了满足自己的赌瘾和讨好女朋友,杨开在朋友的建议下,开始贷款,一开始从农村信用社贷款,后来额度用完了,就跟当地的私人公司贷款。

有将近一年的时间,杨开是在玩“以贷养贷”的游戏,后来当地的借贷公司发现这个人不对劲,一打听杨开身上的债务情况,都不敢借了,怕做了接盘侠。

自此,杨开的资金链断了。

杨老汉去世后的第一个春节,几帮催债的人把杨开家的门给堵了,扬言不还钱就要杨开不得安宁。

那段时间,杨开不敢出门,自他结婚后没再像这样老实在家里待过了。

于小春知道杨开在外面欠的债务后,在家里闹翻了天,几乎天天跟杨开争吵,有时候气起来就动手摔东西,把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换新了一遍。

这个年过得无比漫长,但是好不容易挨过去,杨开的母亲出事了。

没有一丁点预兆,老人家突然犯病,救护车给接到医院住了半个月后,人就再也没回过家。

老人家去世后的第三天,杨开去了趟县城,回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两份保险合同。

5

一年内失去了两个亲人,杨家的气氛变得有点凝重,但是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,催债的人依然时不时上门讨债。

杨开为了躲债,长时间躲在女朋友的住处,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,有时候一周才回一次,家里的农活重担就全压在了于小春肩上。

为了孩子,苦一点也忍了,于小春是这么想的。

但是杨开不是,他不想再这么躲下去,他想过回他的潇洒日子。

甚至,他对怎么还债也早做好了安排。

躲了两三个月的债后,杨开突然选择常住在家里,不仅没出门晃悠,还时不时帮补下农活。

于小春觉得丈夫转性了,打心眼里高兴,连着几天跟一直劝她离婚的父亲说杨开的好话。

但是杨开的转性,是为了方便对于小春下手。

干农活的家庭,都会储备一两罐克百威,这是杀虫的良药,也是致命的毒药。

某天晚上,杨开借口帮妻子盛饭,偷偷在于小春的饭里下了农药。

于小春当晚就全身抽搐,甚至口吐白沫,杨开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老丈人,说于小春出事了,等老丈人赶到,两人才把于小春送到医院。

经过医院的急救,于小春活了下来。

对于发病的原因,大夫诊断说是农药中毒,于小春和她父亲都认为这是一次意外,因为于小春时常干农活也会接触到喷有农药的玉米,一不小心中毒了也有可能。

于小春出院后,杨开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照顾她,俨然一个好丈夫形象。

但是杨开如此表现,依然是为了方便自己对于小春下手,为避免其他人怀疑,杨开想出了通过注射器,把克百威打到了于小春服用的口服液里的方法。

于是,回家还不到十天的于小春又发病了。

杨开再次和老丈人一起把于小春送到医院。

事不如杨开所愿,通过血液灌流的治疗手段,于小春再次被救活了。

住院期间,于小春的父亲劝她离婚,于小春想到了丈夫的转变和刚上小学的儿子,说好不容日子有盼头了,怎么样也要挨下去。

可是家贼难防,当于小春再次回家休养的时候,杨开又往汤药里倒了农药。

这一次,她没挨过去,可能跟杨开在屋外干了会农活,耽误了于小春救治的时间有关。

不过无关紧要了,总之在去医院的路上,人就没了动静。

6

于小春去世后,她的父亲伤心欲绝,整日闭门不出,邻居知道老头子白发人送了黑发人,一直也没敢打扰他。

直到两周后,有人敲响了与老汉家里的门。

这个人声称是来做家访的理赔调查员,说于小春在生前投保了40万的人身保险,受益人指定了是杨开。

但是他了解到于小春还有一个儿子和父亲,这种行为不太符合常人的遗产分配逻辑,所以他想从于老汉这了解一下,女儿生前和女婿的关系怎么样。

这么一问,于老汉懵了,女儿买了保险这件事他完全不知情,但是按照女儿有个什么事都会找他商量的性子,不应该没把这么大的事情告诉他呀。

再联想到女儿蹊跷的三次中毒,于老汉觉得女儿有可能是被杨开害了,这么一想,于老汉再也睡不好觉。

2015年6月,吉林乾安县的公安接到一位老人的报案,该老人怀疑自己女儿被女婿谋害。

虽然案子听起来不合情理,且老人也没有确切的证据,但本着尽职尽责的原则,警方还是展开了调查。

经过对嫌疑人杨开的行踪走访和调查,由于杨开花销极大且背有巨额债务,警方怀疑杨开有足够的杀人骗保动机。

但是于小春已经入土,警方没有直接证据,证明于小春不是因病身故,而是被人投毒致死。

为了破案,在于老汉的同意下,警方决定开棺验尸。

经过尸体检验,于小春被证明是农药中毒身亡,警方连夜控制住了杨开,并在杨开家里搜到残留有克百威的注射器。

在证据确凿之下,杨开认罪了。

事情本该告一段落,但是警察在询问杨开儿子的时候,发现了另一个疑点。

这个疑点让警察怀疑,杨开有可能并不是第一次投毒杀人。

7

由于已经定案,对杨开儿子的询问只是为了完善案件资料,但是孩子无意中说了一句:

妈妈发病的时候跟奶奶很像。

可于小春是农药中毒致死的,这杨开去世的母亲发病,又怎么会跟于小春像呢?

警方越勘察,越觉得杨开母亲的死亡疑点重重。

不仅是因为病情相似,更重要的是原来杨开母亲生前也买了保险,在杨母去世后,杨开就拿到了10万元的赔偿金。

结合杨开的杀妻行为,警方有理由怀疑杨开为了骗保,用同样的投毒手法害死了自己的母亲。

但是在对杨开展开讯问的时候,杨开拒不承认,并表示自己杀了老婆都敢认,真杀了母亲有什么不好说的,而且又有哪个儿子会害自己的母亲。

警方一开始也觉得人再坏也不能害自己的母亲,但是按照已有的证据显示,杨开确实有足够的杀人动机。

为了搜集证据,警方决定对杨开的母亲开棺验尸。

果不其然,尸体检验的结果跟于小春一模一样,杨开自知赖不开罪了,也就交代了母亲去世的真相。

原来在用杨老汉的理赔金抵债后,杨开觉得这样来钱快,就惦记上了杨母的保险金。

在几番被催债人堵上门后,杨开决定拿母亲的保险金来抵债,用同样的投毒手法,在给杨母的食物里放了农药。

当晚杨母送到医院后,经过救治非但人没出事,杨开反而花了不少医疗费。

这让本来就拿不出钱抵债的杨开非常愤怒,在母亲住院的第十天,他借口出门买早餐,其实是先去买了农药,然后投毒在了杨母的粥里。

杨母喝完后,开始浑身抽搐,在病床上痛苦挣扎,直到人没了动静,杨开才叫了医生过来。

杨母挣扎的整个过程,在旁边陪护的杨开都看在眼里,当警方问他当时的感受时,他说没什么感觉,就希望她快点死。

而问他为什么杀妻的时候,他说不杀不解恨,天天无理取闹,谁受得了。

至于说这些话的心理是一条路走到黑,死不悔改,还是真的冷血就无人得知了。

只是当在杨开家里搜出又一份保险合同的时候,于老汉心有余悸地抱着孙子哭了一下午,后来老人家把孙子带到自己家里生活,再也没提过杨开和骗保的事。

浮生千人面,骗保众生相。

最终所有的纵容和满足,无非是让农夫与蛇的故事再一次上演。

被视为理所应当的爱,永远换不来感恩。

人性的凶险,远超我们的想象。8F105828-F438-4C29-BFC7-F2FAF700A61A.jpeg

Last modification:April 19th, 2020 at 07:32 pm

Leave a Comment